天下雜誌這一期的專題土地之怒,讓我覺得這家的雜誌那種身分錯亂的情形是越來越嚴重。
媒體有立場是很正常的,更重要的是要維持一貫的立論,才不會讓人覺得他們像是「搖擺狗」一般,一點風吹草動就吠了起來,卻是沒有一點自我警覺,對象是不是搞錯了。
這一期他們大罵的對象,那些建商,可能還是前兩期雜誌中大力稱讚有「遠見」與創新的企業家。
「都更」的問題,很複雜,沒有平衡的報導是很危險,他們採訪的對象,缺少的就是平衡的對象。其實到每一個都更的現場,大部分都是少數人在反對,為什麼說得那麼肯定,因為絕大部分都是一樓與店面的住戶在反對,其它樓層贊成的居多。在很多議題中要找出例外的個案不難,但例外卻不能做為立論的依據,因為那畢竟是例外。
在大陸的「釘子戶」的情形,未必會發生在台灣,在那種政經環境下的問題,所發生的問題跟台灣是不同的。在台灣,反而是少數人為了自身的利益,影響大多數的人權益的情況比較多見。
我最近接觸的一個都更計畫就是如此,近50年破舊不堪的社區遲遲無法改建,原因就是少數的一樓住戶堅持不肯,並且運用各種抗爭與程序爭議技巧,阻擾改建。原因很簡單,一樓在持分上,其實是與其它樓層的住戶是一致的,但長年以來,他們已經在一樓的公有土地上,搭蓋了更式的違建做為私人的運用(過去老國宅、公寓往往都有很大的閒置空地)。在這種情況,他們自然不願意「犧牲」他們原來就享有的特權。但他們這麼做,往往造成大部分住戶的不使,甚至危險,我接觸的這個案例,房子其實已經可以說是危樓了,許多有辦法(就是經濟情況稍好的人),已經搬走了,留下的,還是弱勢,生活在危樓中。
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,最終往往是讓一樓住戶多獲得一些好處,說穿了,還是利益分配。
媒體面對這種利益的爭議,更要搞清楚狀況與立場。客觀、中文不是說說而己。
媒體有立場是很正常的,更重要的是要維持一貫的立論,才不會讓人覺得他們像是「搖擺狗」一般,一點風吹草動就吠了起來,卻是沒有一點自我警覺,對象是不是搞錯了。
這一期他們大罵的對象,那些建商,可能還是前兩期雜誌中大力稱讚有「遠見」與創新的企業家。
「都更」的問題,很複雜,沒有平衡的報導是很危險,他們採訪的對象,缺少的就是平衡的對象。其實到每一個都更的現場,大部分都是少數人在反對,為什麼說得那麼肯定,因為絕大部分都是一樓與店面的住戶在反對,其它樓層贊成的居多。在很多議題中要找出例外的個案不難,但例外卻不能做為立論的依據,因為那畢竟是例外。
在大陸的「釘子戶」的情形,未必會發生在台灣,在那種政經環境下的問題,所發生的問題跟台灣是不同的。在台灣,反而是少數人為了自身的利益,影響大多數的人權益的情況比較多見。
我最近接觸的一個都更計畫就是如此,近50年破舊不堪的社區遲遲無法改建,原因就是少數的一樓住戶堅持不肯,並且運用各種抗爭與程序爭議技巧,阻擾改建。原因很簡單,一樓在持分上,其實是與其它樓層的住戶是一致的,但長年以來,他們已經在一樓的公有土地上,搭蓋了更式的違建做為私人的運用(過去老國宅、公寓往往都有很大的閒置空地)。在這種情況,他們自然不願意「犧牲」他們原來就享有的特權。但他們這麼做,往往造成大部分住戶的不使,甚至危險,我接觸的這個案例,房子其實已經可以說是危樓了,許多有辦法(就是經濟情況稍好的人),已經搬走了,留下的,還是弱勢,生活在危樓中。
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,最終往往是讓一樓住戶多獲得一些好處,說穿了,還是利益分配。
媒體面對這種利益的爭議,更要搞清楚狀況與立場。客觀、中文不是說說而己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